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登录 | 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微博
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资讯 >> 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
 

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

2016-11-01 13:16:40    作者:钱益汇 王涛     来源:中国文物报

  

2016年1月9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举办的“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高校、文博机构、出版传媒等单位的60 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主要围绕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以下简称文博专硕)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构建、教学体系现状与问题和考古学学科建设等专题进行深入探讨,总结了人才培养经验,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关于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建设

  首都博物馆副馆长黄雪寅研究员表示,目前博物馆所需人才包括科研型人才,如研究中国史、北京史等,还有实用型人才,如从事文物保管、绘图摄影、展览设计、博物馆教育等方面工作。高校要有针对性和差异性培养,以适应将来博物馆和考古所的需求。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马清林研究员结合自己多年来培养科技考古方向研究生的体会,认为科技考古是考古学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抓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在技术上要求做什么和怎么做;用人单位应当把有能力完成硕士学业的工作人员输送去高校培养,提供经费保障,同时可以为高校提供和支持分析与研究设备。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永志研究员认为,文博专硕培养存在出口和入口问题,即生源与就业问题。因此,各个学校应该根据专业优势和区域特点来设置培养方向;简化公共基础课,强化专业课,突出学校专业优势;专业教师可以横向打破学校界限、聘请校外导师、拓宽专业局限性;根据需求专业方向确定导师,增加实习时间,完成供需对接;用专业实习报告替代专业硕士毕业论文。

  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主任陈飞从基层管理实践的角度出发,指出基层文物工作缺乏专业人才,文物法规意识相对淡薄。对此他建议在文博专硕人才培养中增加文化遗产规划学、文物保护工程学(来自于建筑学,理念不一样);在课程设置上增加文物保护法规、概念、理念;在教学方法上形成高校与科研机构、高校与行政管理部门两种合作模式。最后培养出考古勘察、文物保护、遗产规划类三位一体型人才。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延常研究员表示,目前专硕基本实践技能,如文物摄影和绘图技术缺乏,培养时间不够。就业下移现象明显,到市一级和县一级。基层博物馆人才缺乏。无论学硕和专硕,要培养专业兴趣,健全性格与心理,更好融入团队。

  西安博物院张颖岚院长表示,高校人才培养在加强学术性的基础上还要增加社会参与的广泛性,要积极走向社会;同时还要开展与实践单位进行战略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此次西安博物院和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定中,人才建设是重中之重,也希望藉此尝试培养基层单位急需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

  首都博物馆贾文熙先生从文物修复和保护类人才培养的角度表示,应当增加考古文物保护第一现场处理类的实践课程,加强高校与文保机构的合作。

  此外,河南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张得水研究员指出了文物建筑类人才需求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表达了文博单位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中国文物报社编审李政表示,文博专硕实现从学术型向技术型人才转换,入门不是很理想,课程设置要符合用人单位需求和文化遗产发展的要求。培养单位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提到的职业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参考。科学出版社孙莉表示,考古类专业出版对编辑的专业素质要求高,愿意提供专业实习机会。

  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建设

  北京大学陈建立教授介绍了该校文博专硕培养的情况。北大目前共设有考古技术、文物保护技术、文物建筑技术和博物馆学四个方向,招生全部为专业硕士。从毕业生就业来看,选择文博行业的比例低于学术型硕士,还需要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指导。

  吉林大学王立新教授表示,吉林大学在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培养上区别不大,招生比例为1:3,学术型硕士占多数。他强调,专硕应该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入手设置学生培养计划、课程安排、导师等。

  山东大学方辉教授介绍了山东大学文博专硕培养的措施和存在问题,并指出招生培养工作已开展了五年,经验和教训都需要总结,比如与学术型硕士的关系、课程体系特色、学科建设的作用、与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关系等。现有文博专硕培养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化,缺乏宽度等问题。

  北京科技大学李延祥教授指出,应结合文博部门需求,加强联合培养。北京科技大学魏书亚教授介绍了西方高校的文物保护课程设置情况,很有借鉴意义。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将硕士学位分等级,初级为一年制,主要研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高级为两年制,研习考古与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一年实验室学习,另一年实习。另外南加州大学和维也纳艺术学院的文物保护专业设置,也都倾向于学生的实践和实习,实现学习和就业的衔接,允许学生以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论文。

  中央民族大学戴成萍教授介绍了民大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指出专硕培养存在一些困难:双导师制下对学生管理存在嫌隙;两年学制时间太短,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国际交流;专硕毕业论文不能全部要求论文,应该回归实习报告、毕业设计。

  北京联合大学顾军教授表示,联大的学生培养都是以应用型为主,设有可移动文物保护专业方向,以校内外的实习基地为依托培养专业人才。她强调专硕人才培养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学历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

  首都师范大学欧阳启名教授介绍了艺术类背景的专业硕士培养经验和存在问题,并指出就业时要考虑实际。首都师范大学宁强教授介绍了美国博物馆学硕士的培养方式。

  首都师范大学钱益汇教授介绍了本校专硕培养的基本措施与存在的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围绕教育部培养方案,开展课程改革、完善实践型课程体系、拓展学生视野、构建双导师制、做好实习基地建设、重视和完善实习环节,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首都师范大学王涛副教授介绍了该校这几年公众考古方面开展的工作。包括成立公众考古学中心、举办针对不同对象的实践活动、开设针对不同对象的课程等。公众考古学已被列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博专硕的一个招生方向。

  此外,陕西师范大学郭妍丽教授和北京联合大学冯小波教授分别就各自学校在文博专硕人才培养上所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向与会者做了介绍,并就人才培养机制和实践体系完善等问题谈了自己的思考。

  考古学学科体系建设

  吉林大学朱泓教授表示,发展要按照教育部制定的要求去靠拢。要有自己的特色,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发展专业。一级学科要配备三个以上的二级学科才能应对评估,人才引进要根据二级学科配备,提供相应策略,二级学科的建设很重要,要结合自己的优势与特色。

  山东大学栾丰实教授表示,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的设置属于应用型和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偏重应用而不是研究,要求双导师,至少半年的实践,毕业论文形式灵活,这是学术向应用的战略改变。未来人才下沉是必然趋势,第一类通才,可以到区县级单位工作;第二类专才到专业部门工作。西北大学赵丛苍教授就文博专业硕士培养提出了自己的认识:招生上应当充分考虑文博单位工作人员的学历和层次,招生考试亦可与学硕有所区别;培养体系上学制三年,质量要求不一定比学硕低;课程设置上凸显自己的特色,扬长避短,提升质量;导师模式为双导师制度,毕业论文模式不一定论文,可以是研究报告。

  南京大学贺云翱先生就专业硕士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认为专硕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国家文化建设的战略要求开展学科群建设,考古资源要面向全国和高校开放,工作过程要法制化、经费来源可多样化、注重学术大众化、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科学发展做出发展,具备全球化、文化走出去的跨国理念。

  南京大学水涛教授认为专硕培养要有特色发展、学校分级的概念,不同学校应当发展自己的特色,要重视学科群方向和教师队伍建设,应当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文化战略,提出与之适应的课题。

  中国人民大学魏坚教授表示,文博专硕的培养原本是想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弥补文博部门此类人才的缺乏。但实际情况是:教育部招生政策中对外语等考试的硬性要求,使得原来培养的目标和国家文物局的愿望难以实现,所以,研讨和改进势在必行。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韩建业教授认为,如何定位和培养专硕人才?一种办成学术硕士的简化版,与行业结合不够;另一种与行业密切结合,进行双导师制。考古学虽然为一级学科,但碎片化趋势严重,没有很好从国家战略出发,人数越来越多而地位不高,应该提高考古学在国家的战略地位。

  南开大学刘毅教授指出了目前普遍存在的经费问题和教师待遇问题,收费为了更好地培养,经费应当应用于实践型人才培养。研究方向要坐实,如博物馆学要有实践指导意义。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孙庆伟教授表示,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作为新生事物,应基于已有考古学科基础上发展文博专硕。可以借助校外师资,但不能长期依赖。现行政策中培养环节短,不利于培养高质量的学生。

  中央民族大学肖小勇教授认为两年学制不合适,专业硕士培养应该高于学术硕士,应当具备学术硕士的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从长远考虑,要有研究能力。

  首都师范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主任袁广阔教授最后做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会议收获很多,首先带来很多思考:各高校就学科建设和学科设置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不断总结学习;其次,本次会议的亮点在于邀请了众多用人单位领导的参与,他们根据以往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提出了人才培养的诸多建议,为以学生就业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式指明方向,各高校也将落实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他还表示,首都师范大学一贯注重和用人单位的交流合作,此次会上就与西安博物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后将继续加强高校和用人单位的深入合作。最后,他呼吁各高校和用人单位深入交流,优势互补,为文博专硕人才培养共同努力。


分享到: